查看原文
其他

讲座纪要|【“古史问学”第2讲】成一农:“国号”还是“天下之号”,“王朝”还是“皇朝”

2023年4月6日19时,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成一农研究员受邀作了题为《“国号”还是“天下之号”,“王朝”还是“皇朝”》的精彩讲座,本次讲座是“古史问学”系列讲座的第二讲,由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杜正贞教授担任主持人,杨雨蕾教授担任与谈人。

成一农研究员以“顺时而观”与“后见之明”这两种历史研究视角为讨论的切入点,分别介绍了“国号”与“天下之号”、“王朝”与“皇朝”这两组概念在历史文献中的使用情况。接着,成一农研究员通过展示“大明混一图”“大明九边万国 人迹路程全图”“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”形象地说明了“天下”范围的多变。成一农研究员指出, “天下之号”与“国号”并存,其中王(皇)朝的名号正式的名称应当为“天下之号”,但在很多语境中两者实际并无本质区别;“中国”一词本身就体现着相对与其他“国”和“四夷”的优越性。“王朝”与“皇朝”也具有多重涵义,他指出二者最初的涵义均偏向于“空间”,但随着涵义的演变,这两个词汇都增添了“时间”的意味,即王朝和皇朝所存续的时间。

成一农研究员强调,“顺时而观”要求研究者 “回到历史现场”,按照时人的思维方式来观察以及评判历史,要受到史料的局限;“后见之明”则指的是有意或无意地按照今人的经验、概念、思想和目的对历史加以论述与评价,研究者要避免将“后见之明”的历史解释与价值判断当作史实。历史研究者在叙述历史时要明白是在讲述谁的历史,在阅读历史叙述时要明晰作者试图在讲述的是谁的历史,即要注意其背后的价值观、目的与视角,从而理解“历史”的形成。历史研究的目的和价值在于基于当下,叙述历史,影响未来。

杨雨蕾教授对成一农研究员的讲座予以高度评价,并分享了个人学术研究中涉及到的天下观、华夷观以及“中国”的概念等问题,提醒师生们在研究历史时注意对传统概念与现代概念予以区分,并注意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涵义。韩琦教授、周佳副教授等多位师生从自身研究出发对“天下”“王朝”“皇朝”等概念,以及如何寻求历史真相进行了热烈讨论。杜正贞教授总结指出,历史研究者需要秉持开放的态度来看待不同视角的历史叙事的共存,才可以看到多元的历史面向。讲座在讨论的氛围中圆满结束。


编辑:孟舒涵

审核:瞿萧荻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